未來已來,合肥登上新興產業舞臺



在包河經開區內的巨一自動化裝配車間內,工人正在調試焊裝生產線。

在合肥高新區富芯微電子公司無塵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在生產新一代5英寸晶圓功率芯片。楊竹攝

科大訊飛工作人員正在向外賓介紹阿爾法小蛋智能語音機器人。


2017年,是奮進的一年,收獲的一年。

這一年,合肥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產業端不斷發力;

這一年,一系列重大產業突破不斷攪動全球“神經”,發出“合肥聲音”;

這一年,各種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合肥不斷引領產業發展新浪潮;

這一年,各種利好、各項殊榮接踵而至,合肥站上發展新起點;

這一年,各項政策、各種獎勵不斷加碼,合肥迎來發展新機遇……

聚焦全球前沿產業,力推新興產業騰飛,踐行轉型升級理念,著眼高質量發展。2018年,合肥開啟產業發展新征程。

站上產業發展前沿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去年11月15日,國傢科技部召開瞭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

會議上宣佈瞭首批四傢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平臺,依托阿裡雲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平臺,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開放營業用抽油煙機創新平臺,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這一名單昭示著:在人工智能時代,科大訊飛成為與BAT(百度阿裡騰訊)三巨頭並駕齊驅的核心力量。從最初專註於智能語音產業到如今紮根人工智能領域,科大訊飛一直站在產業前沿,領風而行。

2017年11月9日,科大訊飛2017年度發佈會在北京國傢會議中心舉行,發佈會以“頂天立地,A.I.(人工智能)賦能”為主題,展示瞭科大訊飛在語音、圖像、視覺等人工智能源頭技術創新上的新突破。

會上,科大訊飛CEO劉慶峰首先揭開瞭第一個驚喜:訊飛的智醫助手剛剛以456分(總分600分,分數線360分)的高分通過瞭2017國傢臨床執業醫生考試,在安徽超過兩萬名考生中排名前100。劉慶峰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可以載入中國甚至全球人工智能史冊的成果。”隨後,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與產品經理康宏一起展示瞭最吸引人眼球的黑科技技術:腦電波。此外,包括智慧微課工具、智慧紙筆課堂、語音電子病歷等在內,科大訊飛一共發佈瞭十餘款AI+產品。

在科大訊飛的引領帶動下,人工智能企業在我市加速集聚,產業效應初現。作為全國唯一的人工智能國傢級產業基地,中國聲谷正逐步邁向人工智能的高地,截至去年11月底,中國聲谷已經入駐各類智能語音、人工智能相關企業150多傢,在談項目超過200個,形成瞭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平臺支撐到產業發展的人工智能產業鏈。

管中窺豹,紮根於合肥的科大訊飛,正是這座城市在新興產業領域起舞弄影的一個寫照。

生物醫藥,無疑是與人工智能並駕齊驅,風頭最勁的新興產業。這一年,合肥頗有建樹。

2017年11月22日,在北大未名實驗區新藥中心會議室,安徽未名生物經濟集團總經理、合肥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大基因中心項目負責人曹文波博士正與精英博士們進行一場“思辯會”。曹文波博士一一介紹瞭在座的博士們後自豪地說:“三年前,我們隻有七個人,帶著打造合肥半湯生物經濟實驗區的願景規劃來半湯‘墾荒’。現在已經發展成千人規模,這是事業聚才的成果。”

2017年12月7日,在合肥高新區創新產業園,中盛溯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學傢俞君英向記者描繪瞭這樣的場景:帕金森癥、癌癥將有望被攻克;利用細胞醫療,人類實現返老還童將不再是電影故事。而在此前不久,合肥高新區管委會與加拿大生物醫學商業化應用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將共建中加健康管理國際科技創新(合肥)研究院。

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合肥也從未停止過前進的步伐。

2017年12月6日,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其12英寸晶圓廠正式量產,當年年底即可實現月產能3000片。根據規劃,合肥晶合全部達產後可實現8萬片12英寸晶圓的月產能,5年內可使合肥的面板驅動芯片國產化率提高到30%,打破國產面板芯片全靠進口的局面。

在新興產業的舞臺上靜電機保養,合肥已經提前登場,在鎂光燈下“翩然起舞”。

引領轉型發展之變

新動能噴薄而出,舊動能華麗轉身。

2017年,國傢工信部批復合肥成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合肥躋身制造業“國傢隊”,將發力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引領未來轉型發展之變。

為什麼是合肥?因為合肥產業發展迅速!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0.8%。2017年前10個月,合肥的先進產能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總量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2.9%,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增速為16%,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為55.8%。

產業結構趨優。平板顯示產業從無到有,合肥成為全球最大的平板顯示產業基地;人工智能迅速崛起,以“科大訊飛”為引領,“中國聲谷”揚帆起航;新能源汽車呈領跑之勢,集成電路風生水起。目前合肥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擁有37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2000多種大宗工業產品。2016年,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發展邁上新臺階。

科研實力矚目。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一大批先進科研平臺協同發力,合肥創新實力雄厚。目前合肥已擁有56所高校、200多個科研機構、幾十萬名各類專業人才,被譽為中部地區智力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區。

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合肥吹響瞭產業轉型升級的號角。在三年時間裡,合肥將加快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奮力爭創國傢級示范區,努力在新一輪改革發展中搶占制高點、爭當排頭兵,為安徽制造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瞄準“一新一強”的總目標,即建成全國性產靜電除煙機業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制造強市。

——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建設“3411”產業體系,即改造提升以傢電、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為代表的三大傳統優勢產業;集聚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業和一批未來產業,提升合肥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重點實施八大工程,即工業強基突破、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智能制造推進、品牌質量提升、綠色制造推廣、產業國際化加速、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人才高地提升,提升制造業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制造業創新升級發展。

路線已定,腳步緊跟。

汽車產業先動。2017年6月29日上午,江淮大眾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工。作為我省先進制造業發展“一號工程”,該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項目對於引領合肥開放合作、產業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聯寶電子再攀高峰。去年底,在紮根合肥的第六個年頭,聯寶電子主營業務領域營收突破500億元,成為合肥首傢年營業收入超500億企業。18條主板生產線、26條精益組裝線、285套自動化設備,聯寶電子以世界級的先進生產線引領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

平板顯示產業持續加碼。2017年12月20日合肥京東方全球首條10.5代線產品下線,率先在全球新型顯示產業版圖中點亮“合肥顏色”。這不僅奠定瞭京東方在全球領跑者的地位,更讓合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征程中實現從“並跑”到“領跑”的跨越,對於拉動全國電子信息產業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思想上對標對表、行動上緊跟緊隨、執行上堅定堅決,合肥緊抓“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契機,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引領轉型升級之變。

湧動科技創新熱潮

每一次產業的騰飛,無不是源於科技創新的突破。

2017年9月29日,15時29分。一個量子加密視頻電話撥通瞭,電話的兩端分別是北京、合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電話那一端,而省長李國英則在電話這一頭。兩人的遠程高清量子保密視頻通話隻有短短的兩三分鐘,但這卻代表著合肥正式向世界發出“量子聲音”。

時間再往前推半小時,9月29日15時,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與嘉賓一起按下啟動球,宣佈“京滬幹線”正式開通。京滬幹線的建成和開通將吸引和培育一批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上下遊企業,使量子保密通信產業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量子通信領域的科技創新隻是一個縮影。可以說,剛剛過去的2017年,合肥在科技創新領域屢屢有大動作。

“離子醫學中心研發的國產超導質子醫療系統獲得重要突破,其成像質量與定位精度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精準定位腫瘤,降低放療時對腫瘤周邊正常組織的損傷,提高治療效果。”合肥離子醫學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質子治療對絕大多數的實體腫瘤都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如腦瘤、鼻咽癌、軟骨腫瘤、肺癌等,尤其是對於生長在復雜位置的腫瘤病灶具有精準治療的優勢。

在前沿科技領域,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正在發出響亮的“合肥聲音”;而在最前沿產業領域,合肥的創新成果也是備受矚目。

2017年7月15日,全球最小充電鋰電池在合肥鋰能科技有限公司投產。

7月19日,彩虹CH01線池爐經過兩年的冷修期後再次成功點火,標志著這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掀起瞭新一輪技術革新。

11月中旬,本土傢電巨頭美菱在海南三亞發佈搭載水分子激活保鮮技術的M鮮生系列冰箱正式推出。該技術已經通過國傢級技術認定,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正在推動合肥產業不斷邁向中高端。據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擁有國傢級企業技術中心39傢。在這39傢技術中心隸屬的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有33傢,占全市國傢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的84.6%;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有17傢,占43.6%。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合肥實現瞭產業的騰飛,更收獲瞭鼓勵與肯定。

去年底,省2017年“三重一創”建設專項引導資金下達我市,資金總額超5億元。這筆資金中的22000萬元將投向合肥6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合肥重大新興產業基地發展較快,全市6個省級戰新基地自獲批以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16年度全省24個戰新基地考核評估中,我市新型顯示、集成電路、創意文化等基地分別位列全省排名第1、第3、第6(創意文化在第二批基地排名第1位)。2017年以來,6個省級戰新基地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前三季度累計完成產值1625.66億元、同比增長26.1%,稅收88.3億元、同比增長20.1%,固定資產投資431.38億元、同比增長35.0%。

與此同時,全市重大新興產業工程、專項建設加快。全市先後獲批精準醫療等2個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工程、量子通信等9個省級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各工程、專項研發、建設進展順利,目前累計投入資金超15億元。其中,臨床精準用藥技術已開展應用推廣;超導質子高端醫療裝備項目申報專利31項;科大國盾量子公司全系列產品達24項,年產值有望突破1.5億元;智能汽車研發及產業化快速推進,關聯產品累計新增產值7.85億元,實現稅收1.34億元等。結合我市重大工程、專項建設、研發進展,省“三重一創”資金給予我市工程、專項研發設備、試制投入補助達8542.14萬元。

創新,支撐企業做大做強,引領產業快速發展。合肥,在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征途中,不斷釋放創新潛力,發出創新強音。

·本報記者王倩·

512F59CA568BB2D0
arrow
arrow

    ako686yw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